桥梁远景图说课稿

时间:2024-02-22 00:22:40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梁远景图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22课《桥梁远景图》,考虑不太成熟,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桥梁远景图》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第一篇课文,拉开了整个文化单元的序幕,本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做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文章首先说明桥梁的基本结构,然后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想象新颖奇特,令人惊叹。

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打比方的方式通俗介绍了桥的基本结构,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桥的基本类型,使读者对桥梁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第二部分在过渡段承上启下之后,对未来桥梁的远景从八个角度展开幻想。

2、教学重点:感受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感受作者以科学为前提的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3、教学难点:在阅读基础上对桥梁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

二、说目标:

我觉得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三个维度进行具体设计。以下设计供大家参考

1、知识与能力:

学会书写本课八个生字,会认本课三个生字。

了解桥梁相关知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及生动性,领悟作者科学而大胆的想象。

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文内容,感受本文既准确又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观察身边生活与通过网络、书籍自主收集、筛选信息,合作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勇于探究,主动积极。

培养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大胆想象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说教法

1、情境导入,故事或歌曲激趣:图片、课件导入,赵州大石桥的故事或歌曲《小放牛》进一步引发兴趣。(也可以引用“鹊桥”的故事等等)

2、初读初思感知语言,精读深思培养情感,再读冥思引发思考。

3、立足文本,借助媒体,拓展延伸。

四、说设计

即对本课的一点教学建议:本课教学设计主要有情境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作业设计等,今天跟大家主要交流一下:问题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作业设计。对于本课,我认为在突破重难点上可以采用这种“问题设计法”(见课件)

(一)具体的设计步骤(课件)

1、关于“准备”的设计:课前资料的搜集阅读为课堂学习做准备,第一课时的充分阅读、理解字词、了解桥梁基本知识和激发对桥梁的感情,为第二课时理解“远景”、畅想“远景”做好准备。

2、设计“主题问题”,在结合课件、资料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对“主题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探究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件)附“主题问题”设计:

(1)自读课文,说说将来造出来的桥有什么特点?

(2)观察现代桥梁图片和文字,看看这些桥梁有哪些特点,结合课文说说茅以升先生的哪些“幻想”已经成为现实。

(3)读课文,想一想:按作者的设想,“将来的桥梁”有哪些优点?你觉得将来的桥梁还能具有哪些优点,谈谈你的看法。

(4)再次读课文及资料,看看你还会提出哪些问题,小组讨论整理出来,一起交流。

(注:这些问题可以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用或者您自己设计更符合班机情况的问题。)

3、做好依托,及时延展,使学生的自主拓展落到实处。两个方面:

(1)在适当时机,补充作者个人的有关资料和“桥”的科普读物的资料。

(2)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件)附延展问题设计

(1)作者说“明天、后天的大桥,更是了不起。”你来说说,将来的桥怎样“更了不起”?

(2)为在西二环与新华路交叉处建桥做个设想。试着为这座将来的桥梁绘制一幅“远景图”。

五、理念的设计

首先,我认为语文课应该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的设计理论思路是:在了解文本后,利用主题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独自思考体会,共同交流探究,在合作、互动中培养学生朗读、分析、想象等多方面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学习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接着,在理解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使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我觉得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活的,是具备实践作用的。其次,考虑到新课标强调的加强语文教材的开放性,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孩子的个性创意,于是就进一步设计了“延展问题”,我觉得这样总体设计下来,能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既有基点,又能一步步有序地展开,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亲切。

六、说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编写的目的是什么?它对学生与老师究竟要起到什么作用?作为老师该如何用好这些思考练习?课后思考题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深化,为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增强各种能力,新教材在课后思考题的设置上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有益的尝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后思考题,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课后练习为整体感悟课文起了导向性的作用。结合思考题存疑,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做到既省时又高效,所以正确地完成这些思考题,对于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切忌单打一地使用,把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词句训练割裂开来,作为作业去完成。(当然,有时也要因文而异,因题目而异,所有课文的处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见第10张课件:本课课后练习题是放在第二课时中作为延展问题使用,并且第二个问题稍稍改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问题更亲切、更有吸引力和操作性。

七、课下作业设计

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资料搜集,讲完课后的阅读建议、小练笔以及同步练习作业。

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要依据课程目标三个维度来设计,赋予它新的价值,让课外作业,不仅仅使孩子巩固知识,而且还是快乐实践、探索创新、个性发展的.园地。

本课的课下作业设计(供选择参考)(除了有关同步练习题外的)

1、搜集古今文人笔下有关桥的诗句,感受桥所蕴含的“诗情”。

2、在课前搜集的基础上再搜集筛选整理你自己最感兴趣的桥的图片或知识,做成一辑“桥”的资料夹。并且写写自己的认识,向往,感受等

3、搜集有关茅以升爷爷的生平资料和他写的大量的科普读物,读一读《五桥颂》《二十四桥》《中国的石桥》《桥话》,感受他与桥深深的感情。

4、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推荐阅读“泥客中国”网站之“中国桥梁”。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桥梁远景图》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说明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本单元四篇文章都属于介绍某一类事物的说明文,学习事物说明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科技类文章的兴趣是学习要点。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桥梁做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在学习前文的基础上领悟本文独特的语言和说明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

《桥梁远景图》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杰出的桥梁设计师,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充满想象力,有着很强创造能力的人。

二、说学情:

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良好,在学习《苏州园林》后,对说明文阅读要求有所了解,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个别同学对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特点掌握不好,对桥梁知识了解比较少,学习本文的兴趣不浓厚,但是对于自由评点会有比较大的兴趣,能有让他们表现的机会。

三、说目标:

课程标准对7—9年级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说明桥的重要性、桥梁的基本结构及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具体描述”的结构脉络,学习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和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培养学生以科学为基础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基础情境导入,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师生互动,总结拓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桥梁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培养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的能力。

四、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质疑,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概括法: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诵来加使学生对全篇文章的了解,运用概括法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

2、默读评析法:第二课时通过学生对文章快速的阅读,在此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准确性及说明方法进行点评,而后加以讨论、总结,以此来突破学习重点。

3、辐射阅读法:第二课时合理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培养想象能力,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

4、延伸写作法:以本文为契机,指导学生对想象文章的写作。

五、说设计:

本课时为本文教学的第二课时,确立了“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说明法”、“培养想象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思考:阅读说明文从哪几方面入手?明确: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

通过对学习第一篇说明文的回顾,明确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总体把握说明文的学习目标,确立本文的学习目标。

第二环节: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1、过渡:我们平时在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的样子时,除了对这种事物具体描绘之外,为了说明得更清楚,更形象,我们最爱用哪一种修辞方法?

明确:比喻、拟人等

2、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要素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试加以具体分析。

明确:把桥比喻成板凳,面是“桥梁”,腿是“桥墩”,脚是“基础”。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总结:如:把桥比喻成板凳,我们很容易地能理解桥是什么样的;还能了解桥的构造,很形象;我们容易接受;使语言“深入浅出”……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通过本环节的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能初步认识说明文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互动学习,通过不断的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达到质疑、释疑的能力培养。

第三环节:品味语言

1、过渡: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

明确:文中语句运用了比拟、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进行相互讨论,自由发言。如:“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明确:说明文语文的生动。

3、过渡: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明确:观察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A.“几乎…·一就”说明了造桥之快,但不等于是“同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差不多”是说明了“几乎”不需要人的劳动力,体现了机械化的程度高,这个词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指导学生再次读课文,用圈点勾划的方式对文章中语言生动或者准确性的句子或语词作标识,并体会其作用。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分组发言。

本环节主要通过记叙文的修辞手法的引申,来带动学生对说明文中语言准确性的理解。用比较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后,逐步深入,带动对全篇文章的语言评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给学生空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不求全责备,鼓励破陈立新,培养发现式学习能力,使多数同学对说明文语言独特的感悟。

第四环节:辐射联想

1、过渡:作者的设想是不是胡思乱想?请说出理由。

明确:作者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因为他当时的设想许多已经成为现实。

2、提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环节使课堂变成学生思维操练场所,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引出一系列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彩发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喜获新知。初一年学生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通过本环节的训练,学生理解想象与幻想的区别。科学合理的想象很有可能成为现实,没有“异想”哪有“天开”,没有科学合理的想象,社会就不会前进……

第五环节:延伸写作

作业布置: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在课外进行交流,互相点评,提出不足。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环节以写作为手段,进行课外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